

聖壇上的裝置(二)
從傳統教會年曆,我們看到基督教的主日崇拜聚會包含了對基督生平事件的重述和慶祝,例如基督的降生、工作、受苦被釘十架、復活、升天、再來的意義和特定的慶祝方式,內容是多姿多彩的,富有教導和造就信心的功用。過於繁複的禮儀容易把崇拜的焦點模糊了。簡樸莊嚴的禮儀,以及特有的佈置和擺設,則可幫助我們從 思考聖壇上擺設的事物,想起上主的美善、恩典和榮美。也許物品會因變舊而需要更替,又或崇拜的禮序和模式也會因應文化和需要而作出一些調整,但是,總不影響我們崇拜的真義。正如我們現有的聖壇雖然古舊,擺設的聖經亦是幾十年前建堂時的物品,卻告訴我們上帝的話語在不同時代中仍然毫不間斷在這個地方宣講,福音仍在傳播引領人得著永生。


聖壇上的裝置(一)
崇拜中除了禮序的安排,聖壇上的裝置擺設,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事。在莊嚴和安靜中仰望上主,禮拜三一真神。 一、聖壇:聖壇的擺設以十字架及聖經為主,燭光和鮮花喻意生命及配合節期意義。 二、聖餐桌:由初期教會到現代的教會,均突顯教會的崇拜以基督為中心,基督徒在崇拜中同守聖餐領受餅杯,表明基督的聖體寶血成就救恩建立教會的基礎。 三、講台:在教會歷史發展過程中,講台的位置雖因應時代、宗教改革及神學傳統有過不同的安排,但總體上是以「道」為中心。故此,設立特定的講台宣講主道。


把「報告」變成「禱告」
過去我們習慣把崇拜程序中「報告」的環節,作為堂務或家事關懷,其實,多數的堂務已經登載在周刊或報告板上,實在沒有必要重複了。教會是主的教會,世界是主所創造的世界,教會在地上作為主的僕人,自然應關心教會以及教會以外的事,對人們遭遇的痛苦不能作旁觀者。再者,上主藉著人們的遭遇去啟迪教會,要求教會去回應。今個主日開始,我們把「報告」改為「牧禱」,為關懷教會自身的需要,也為教會以外的人們的需要,我們懇切向上主呼求。為天下事、國事、家事、教會,所需由教牧同工帶領祈禱,把我們關心的人和事帶到主面前,求主垂聽。 內容參《崇拜儀節的重探》